标准是服务支撑产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的重要工具。铸造标准体系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引领铸造行业技术水平进步、提升铸造产品质量的需要构建。铸造标委会坚持标准体系要满足市场向高端迈进的需求,标准引领发展和标准提升质量同步并举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工作,要在现有标准体系基础上,加强铸造行业绿色低碳类标准的制定,满足铸造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的需要。
在开展标准化工作中,铸造标委会为推进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谋划夯实标准制修订工作,注重标准适用性,突出行业特色,力求上下协调,组织研制一批填补领域空白以及引领行业发展的高质量标准,在质和量上取得新的突破。在标准内容和要求方面,不能简单的将国家标准理解成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国家标准的技术引领作用。发挥好国家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仅要兜住底线,更要科学合理拉起高线,提升牵引装备制造业整体提质升级。
铸造标委会采用多种手段和平台加强标准宣贯,提升标准对铸造行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发挥对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引领性作用,推进铸造行业绿色化清洁化生产,切实发挥标准对企业生产管理、创新升级和市场拓展的支撑性作用,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助力产品、技术和市场的提质增效。
标准制修订工作是铸造标委会的主要工作之一。铸造标委会负责铸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截至目前,铸造标委会负责组织制定且在执行的铸造政府标准198项,其中国家标准115项、行业标准83项,国家标准外文版9项。
铸造标委会积极持续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争取在标准制定上掌握更多国际话语权。通过积极的努力,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委员会的信任。目前,由中国主导制定已发布的国际标准有1项(ISO 945-4:2019),主导修订已发布的国际标准2项(ISO 4991:2024、ISO 19960:2023),正在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1项(ISO 21988:2006)。我国在参与铸造国际标准工作方面显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势头,并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委员会中更多P成员国的支持。
一、铸造标委会负责归口管理的标准
经过铸造标准化工作者的多年不懈努力,铸造标准体系逐年得到补充和完善,已基本建立起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前瞻性的较为完善的铸造行业政府标准体系。目前,全国铸造标委会归口管理198项政府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15项,行业标准83项,见下图;另有铸造国家标准外文版9项。
在标龄方面,现行的113项国家标准中,标龄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国家标准38项,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标准33项,标龄5年以内的标准42项,平均标龄6.8年。现行的84项行标中,标龄20年以上的8项,标龄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28项,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标准30项,标龄5年以内的标准18项,平均标龄9.4年。标准标龄统计见表1。
表1 铸造政府标准标龄统计
|
2004年前 (20年以上) |
2004-2013(10-20年) |
2014-2018(5-10年) |
2019-2024(5年以内) |
平均标龄 (年) |
国家标准 |
0 |
38(34%) |
33(29%) |
42(37%) |
6.8 |
行业标准 |
8(10%) |
28(33%) |
38(36%) |
18(21%) |
9.4 |
二、 铸造标委会对口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现状及转化情况
1)对口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根据业务范围,全国铸造标委会负责开展对口ISO/TC17/SC11(铸钢件)、ISO/TC25(铸铁和生铁)两个委员会负责管理的国际标准提案申请、组织和参与标准制修订、国际标准文件处理和投票工作。
参与ISO/TC26铜和铜合金、ISO/TC79/SC5镁和铸造或锻造镁合金、ISO/TC79/SC7铝和铸造铝合金和ISO/TC18锌和锌合金等四个技术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2)国际标准现状及其转化情况
ISO/TC25铸铁标准16项,11项ISO标准可以采用,5项未采标(1项因归口不转化,4项不适宜采标),采标率。
ISO/TC17/SC11的铸钢标准21项,可全部采标,已转化和正在转化的有20项,1项待立项转化,目前的实际采标率为95%。
三、工作完成情况
1.标准制修订工作情况
1) 标准计划项目获批情况
2024年,获批立项制修订国家标准9项,其中,新制定4项,修订5项;获批立项国家标准外文版2项。
2)计划项目研制工作进展情况
在年初,铸造标委会对铸造行业发布了《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4年标准制修订计划》,邀请铸造行业的机构参与制修订计划中的标准项目的研制工作。2024年有40项标准在研制中,其中,国家标准19项,国家标准英文版17项,行业标准4项。截至目前,已完成报批项目21项,其中,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5项,所有计划项目都按计划如期完成。
3)标准审查会情况
2024年,组织了9次起草工作会议,对5项国标和4项行标进行了讨论;组织了26次审查会议,对22项国标(其中《铸件 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国家标准分别在铸钢标准审查组和铸铁标准组进行审查)和3项行标进行了审查。
标准讨论会、审查会由标准项目参加单位的专家、项目相关的生产企业、用户代表、相关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专家、行业协会代表和相关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参加。
4)标准批准发布
截至目前,2024年国标委批准发布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21部分:铸造企业》等12项铸造国家标准,其中新制定4项,修订8项,发布了 “Test method for penetration strength of cast iron” (中文名:铸铁楔压强度试验方法)等3项国家标准英文版;待批准发布的铸造国家标准6项。截至目前,2024年工信部批准发布了《铸造用增硫剂》等4项铸造行业标准,均为制定;待批准发布的标准15项,其中新制定5项,修订10项。见下表。
2024年铸造行业政府标准批准发布、待批准项目数
|
批准发布 |
待批准 |
国家标准 |
12 |
6 |
国家标准外文版 |
3 |
0 |
行业标准 |
4 |
15 |
合计 |
19 |
21 |
2.标准复审工作
按照国标委要求,组织委员和专家进行了两批共41项国家标准的复审。第一批对14项进行了复审,提出了复审意见,复审结论为12项继续有效,2项需修订;第二批对27项国家标准进行复审,复审工作正在进行中。
按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要求,全国铸造标委会对归口的36项机械工业行业标准进行了复审,经过对36项机械工业行业标准的复审,需要继续有效的标准9项,废止的标准1项,修订的标准26项。对需要修订的标准,秘书处将陆续组织修订,并向铸造行业公布废止的标准名称。
3.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1) 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在《Steel castings for pressure purposes》(即承压钢铸件)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最初争取项目立项,到后续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推动项目进展,再到协助处理工作流程中的各项事宜,并负责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ISO/TC17/SC11秘书处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所有必要的文件及时准确地提交, 2024年11月22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ISO 4991:2024《Steel castings for pressure purposes》,该标准由中国主导修订。
2)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会议
2024 年 11 月 27 日,ISO/TC25(国际标准化组织铸铁和生铁技术委员会)第 36 次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中国作为ISO/TC25 P 成员,全国铸造标委会(SAC/TC54)组织了由 6 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代表团成员听取了 ISO/TC25 秘书处作的 2024 年工作报告。ISO/TC25 秘书处介绍了 ISO/TC25机构情况、ISO 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更改条款、委员变更情况、国际标准化工作线上平台与标准复审情况。
ISO/TC25 秘书处介绍了 ISO 1083: 2018《球墨铸铁 分类》、 ISO 945-1:《铸铁金相组织 第 1 部分:视觉分析法石墨分类》及 ISO 945-4:2019《铸铁显微组织 第 4 部分: 球墨铸铁球化率评定方法 )》的修订及有关意见的处理情况,复审结论是三项标准“继续有效”。
会议上,我国专家汇报了国际标准新提案 Test method for penetration strength of cast iron(中文名:铸铁楔压强度试验方法),针对 ISO 21988: 2006《耐磨铸铁 分类》国际标准项目提出修订建议。ISO/TC25 同意对 ISO 21988 进行修订,并成立一个新的工作组 WG17,该工作组由中方召集。
ISO/TC 25 计划于 2025 年 3 月 31 日前发起对由我国提出的Test method for penetration strength of cast iron(中文名:铸铁楔压强度试验方法)新的国际标准提案项目的讨论,后续将依据讨论结论进行表决。
图 2 ISO/TC25 第 36 次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