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起,18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批标准涵盖多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包括铸造、有色、化工、建材、矿山、机械、交通、农业、电工电子、食品、废弃处置等。其中,包含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管理的一项国家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21部分:铸造企业》,该项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9月29日发布。
此批国家标准重点针对以往企业碳排放核算“边界不清、难以互认”的问题,对“算什么,怎么算”提出统一要求,明确各行业核算边界、排放源识别、活动数据采集及排放因子选取等规则,为企业精准计算与报告碳排放构建了规范化路径。通过核算工艺流程排放,企业可锁定高碳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节能降碳措施,引导技术创新,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该系列标准的编写按照GB/T 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要求,遵循与ISO 14064-1《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核算和报告要求》一致的原则,将为企业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提供技术支撑。
表1 发布的铸造标准情况
标准编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内容 |
GB/T 32151.21—2024 |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21部分:铸造企业》 |
本文件规定了铸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边界、计量与监检测要求、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和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铸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与报告。 |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46项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覆盖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钢铁生产企业、矿山企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陆上交通运输企业等重点行业,基本实现重点行业全覆盖。这些标准的落地实施有利于重点排放企业摸清“碳家底”,打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数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降碳,进一步帮助企业由被动履约向主动控排转变,推动全社会温室气体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转变。
(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