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十二五”战鼓响,“科学发展”刻心上
发布时间:2011-02-21   阅览次数:11308次

    2011年,乃我国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开始实施之年。这个规划的成功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巩固和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积极成果,乃至对国际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局,都有其独特、不容忽视的作用。值此,包括铸造业在内的所有行业都在认真、积极、具体地落实这个规划对本行业的要求之际,本刊记者邀请了几位铸造业界的朋友,依托自身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及个人经验,就如何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精神实质,尤其是对“科学发展”这个贯穿“十二五”规划全局的核心要义,谈了他们的具体看法和发自内心的独到感想。经整理发表在这里,与尊敬的读者朋友进行交流。这些内容若能引起诸君的共鸣,将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鞭策。

张志勇简介:

    1971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铸造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
    山东省铸造协会秘书长;
    山东机床与通用机械协会副秘书长;
    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行业部部长;
    中国铸造协会理事;国家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常务理事;
    曾任山东机械工业理化检测协会和山东机械工业计量工作总网秘书长。

    张志勇:温故而知新。“十一五”刚刚过去,当时为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曾经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举措。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加大投资力度,拉动国内消费。制定重点行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在国际经济危机负面影响的不利条件下,保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国务院出台的十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与铸造行业密切相关。其中,《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汽车调整振兴规划》和《船舶调整振兴规划》与铸造业的关联度。山东省也适时出台了《山东省铸造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先回顾一下山东省铸造行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这对于如何理解和面对“十二五”显然很有益。,山东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保持并加强了在全国同行业的优势、骨干地位,铸件产量与江苏省基本持平。在内燃机、曲轴、活塞、汽车底盘和制动件、机床与工程机械零部件、可锻铸件、管件、蠕墨铸铁件等产品上,一直保持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少企业已涉足风电、核电、高铁、动车等领域铸件的研发与生产,多家企业的产品获得省级产品与驰名商标等称号。在中国铸造行业百强企业中,山东省共有17家企业入围。
    第二,技术创新能力达到新的水平。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缩短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特别是计算机模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大大提高了产品设计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企业多项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获得省部级奖项。山东淄博蠕墨铸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还作为起草单位参与并承担了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第三,企业装备水平大大提高。铸造厂家和从业人员无明显增加,但企业的技术改造使得工艺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树脂自硬砂工艺已成熟应用在中、大型铸铁件和铸钢件的生产上;采用湿型砂造型全自动生产线主要生产缸体、缸盖、刹车盘等汽车配件;压铸、低压铸造、负压实型铸造和熔模精密铸造工艺得到快速发展;脂硬化水玻璃、差压铸造、V法、VRH法、重力铸造工艺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在铸铁熔炼方面,许多企业采用了长效水冷冲天炉与中频电炉双联熔炼工艺;部分企业根据需要选择中频电炉熔炼;大型铸钢企业多采用电弧炉熔炼,有些还引进了精炼技术;铸造短流程工艺由于直接使用金属液进行熔炼,避免了使用冷炉料熔炼带来的高能耗及二次排放问题。
    第四,产业集群与铸造工业园初现雏形。在行业的自身发展过程中,陆续形成了一批具有产品特色的产业集群与铸造工业园区。如以龙口和莱州的刹车盘、东营的精密铸件与设备、胶州的冲天炉、平度的精密铸造为主的工业园区。其中,章丘市获得了“中国铸造之乡”的称号,昌邑市围子镇被命名为“山东铸造基地”。
    第五,铸造设备和原辅材料进一步配套完善。山东是全国铸造设备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有湿型砂、树脂砂造型、制芯设备,负压实型和熔模精密铸造成套设备,冲天炉、电炉及浇包等设备,抛喷丸室及抛丸滚筒清理设备,砂处理成套设备等。铸造辅助材料包括各种型砂、膨润土、代煤粉材料、呋喃树脂、酚醛树脂、固化剂、涂料等造型材料及生铁、钢丸钢砂等。青岛青力环保设备公司研发的顶置外热风长效冲天炉获得“新产品”称号。济南铸锻研究所、青岛铸造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青力环保设备公司、济南圣泉集团有限公司和邹平开泰金属磨料有限公司分别承担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第六,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山东大学和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一直是我省铸造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多年来,一直为行业输送大量铸造专业技术人才。山东省铸造协会自2002年已成功举办了两期铸造《专业证书》大专班,培养毕业生60余名,为铸造企业进一步补充了实用技术人才。近几年,山东理工大学与济南大学分别开设了金属材料成形专业,在为山东培养铸造人才方面增添了生力军。
    第七,企业组织和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随着资源向优势企业的转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实力较强、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如潍柴动力(潍坊)铸锻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铸造中心、山东浩信机械有限公司、山东隆基集团有限公司和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等多家年产铸件10万吨以上的企业。同时积极承接国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企业走上了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培育了一批高附加值铸件出口企业。2008年底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型企业冲击巨大。为减少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影响,多数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始将产品配套于国内外两个市场,尤其是下游行业。企业走专业化的同时,注重了产品的深加工,进而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第八,还存在的问题。山东省铸造行业仍然存在着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偏低、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生产规模偏小、有色金属铸件比重小、铸造模具配套能力差、技术创新和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先进工艺及设备普及程度低、能耗高、生产现场环境恶劣、污染较严重等突出问题。这也是“十二五”期间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勇敢加智慧,强势迎接新的挑战。以下说说对“十二五”规划的理解。
    “十二五”规划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目前,工业领域“十二五”规划业已全面启动,体系将实施“2+3规划”。所谓“2”是由国务院颁布的“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3”即“船舶工业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装备制造业将“调整转型、创新升级”作为“十二五”发展战略,整个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期间重点是把《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到位。工业领域的规划,将大大促进铸造业及其主要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另外,装备制造业首次为基础工艺和零部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这必将给铸造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1年为“十二五”开局之年,铸造业同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全球经济正进入新的不确定阶段;投资增幅下行,投资需求不乐观;货币政策正在由宽松向稳健转向;汇率看涨,将削弱我国外贸竞争力;汽车优惠政策到期消费增长降温;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扬等等。
    为应对上述机遇和挑战,宜采取如下主要措施。
    ,依托重点进行项目建设。抓住“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契机,加大对高端铸件产品的开发。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做大汽车、内燃机、机床和工程机械等优势铸件产品。加快农业机械、轨道车辆、冶金矿山及其他重点领域配套的铸造企业发展。提高风电、核电、高速列车用铸件和大型铸件生产能力。抓好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投资项目,发挥项目支撑发展的作用。通过增加有效投入,促进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第二,引导企业良性发展。突出工艺装备及铸件产品的特色与优势。加快有色铸造合金的发展,巩固并加强曲轴、活塞和蠕墨铸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着力培育优势企业,引导业内重点骨干企业按专业化和规模化模式做大、做强。加快各类铸造企业的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培植大企业集团、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增强对行业发展、产业集聚的支撑带动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走“专、特、精、新”的发展道路。
    第三,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国内市场要紧紧围绕国家工业领域“十二五”规划重点和对重大装备的需求。国外市场要积极承接国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组织铸造企业参加国际性专业展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市场结构,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和国际竞争力。巩固并做大刹车盘、管件、机床通用机械铸件、精密铸造和有色合金铸件的传统出口产品。培育一批生产、出口高附加值铸件的企业。
    第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装备制造业首次为基础工艺和零部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铸造行业要抓住历史机遇,重视关键技术的研发,强化自主创新,提高基础工艺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加快对大型及关键设备零部件的铸造技术、铸造合金、铸造成形技术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新型优质有色铸造合金,等温淬火球铁,低温球铁,蠕墨铸铁,合金钢,耐热、耐磨和耐蚀铸造合金材料,逐步提高铝、镁有色合金在铸件材质中所占比例,合金钢在铸钢中及球墨铸铁在铸铁中所占比例。加大铸造成形工艺的研发投入。加快对压铸、低压铸造、负压实型铸造和熔模精密铸造、差压铸造、重力铸造、V法等特种铸造工艺的技术攻关与有效应用。
    第五,实现高质、高效、轻量化铸造生产。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铸件因质量问题造成报废而重复生产,能源、人力浪费等灾难性消耗就会大大增加。所以提高铸件质量是企业节能降耗,实现良性生产的根本。因此,应推广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从而降低铸件废品率、提高工艺出品率;采用近净形铸造工艺技术,提高铸件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减少机加工余量,有效做到轻量化设计;采用合金液过滤技术和先进在线检测手段,在生产全过程控制铸件质量,提高成品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要鼓励企业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六,推进“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提高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提高传统铸件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实现产品向高端升级的有效途径。铸造业应狠抓“两化”融合,使之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做大、做强企业的得力措施。
    第七,完善上游行业配套能力。铸造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上游行业的技术支持和协同发展,应加快铸造模具,造型、制芯、熔炼、清理、砂处理设备,优质造型材料,风电铸件用生铁等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持续提高铸造模具、设备、仪器和原辅材料的配套能力。
    第八,培育、发展铸造产业集群。推进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支持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合作。建立区域专业化铸件生产及原材料配套中心,经过合理规划,在适宜的区域建立铸造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通过区域内的集中处理(如建立区域技术、检测和热处理中心),达到提高企业效率、提高铸件质量、节能减排的目的。鼓励以专产铸造生铁高炉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区,以利于铸造产业的优势互补和集群效能的发挥。注重引进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与项目。以产业链为基础,加速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一批特色明显的铸造产业集聚区,来全面提升山东铸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和低碳模式铸造生产,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共赢。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铸造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准入制度为抓手,转变行业发展模式,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利用。推广绿色铸造理念和技术,鼓励铸造企业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落后设备。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积极增加环保投入。改善铸造车间现场环境,消除或减少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污染。鼓励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再利用。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ISO 9001、ISO 14001和OHSAS 18000一体化认证。提高产品质量,下大力气推行清洁化生产。
    第十,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大专院校、技工学校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铸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熟练技术工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一批适应产业提升和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造就具备开发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大型铸造企业可建立内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十一,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完善和落实行业组织职能。山东省铸造协会决心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则,不断完善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发挥好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应着重在调查研究、制定规划、信息发布、反映行业动向、制定行业标准、维护市场规则和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加大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及时协调解决行业经济运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而推进全省铸造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十二五”规划在山东铸造业得以圆满实现。

庞凤荣简介:

     1937年1月出生,教授。
    1960—1976年,任山东机械学院铸造教研室主任。主要教授“物理化学”、“冶金原理”、“金属学”、“铸造合金”等课程并从事科研工作。
    1987—1994年,任天津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主任,此间仍肩负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
    1997年退休,退休至今一直在外资和相关铸造企业做顾问工作。
    合著《冲天炉检测与炉况控制》(1985年,天津科技出版社);合著《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材(1988年,天津科技出版社);主编《铸铁件质量手册》(198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参审《冲天炉技术手册》(201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冲天炉及其熔炼》(2010年,电力出版社)。荣获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表论文20余篇。

    庞凤荣: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更加强调“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无论谁,敢于承认自身缺点并不丢脸。过去,我们的确在不少方面做了违反科学规律的一些傻事,本人切身领教多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下就此说点看法。
    我国在铸件产量上,从2000年起已连续十年位居世界。2009年,中国铸件总产量为3 530万吨,其中出口量为163万吨。预计2010年总产量为3 800万吨。毋庸置疑,我国铸造业总体不强,不少高端铸件尚依懒进口,特别是精密铸造设备和重要质检仪器不得不买外国的。基于这种情况,经济发展结构和模式的转变便刻不容缓了。下面说几个经历过的事。
    其一,1960年,我带本科生在青岛缝纫机厂实习。在组装缝纫机机头时,发现许多零部件尺寸和形位公差超标,无法装机。这在那个视缝纫机比当今汽车还重要的年代,造成的损失,可谓惨重。究其原因是,该厂用来生产缝纫机机头零件的机床系本厂自制。当时一心求快,机床床身等件铸出后,未经时效处理就马上加工装机。由于铸件发生应力变形而造成形位误差超标。因机床本身有问题,加工出的缝纫机零部件不合格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二,目前,国内使用的多种冲天炉,由于几乎都使用铸造焦,即便使用低等级的铸造焦其固定碳亦都在86%以上。所以各种冲天炉只要供风量和焦量匹配,出炉铁液温度都会高于1 400℃。但在1988年以前,中国大陆还没有铸造焦。我国于1988年才制定铸造用焦国家标准(GB/T8729-1988)。此前20年,为提高冲天炉出铁温度,曾发动群众性的改炉运动。出现了在风口区捅300个小风眼的“多宝炉”之类的所谓“众多小风口技术”,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财力。当时,在连续十几年中,业界每年都要召开上千人的全国性“改炉会议”。特别是在1969-1970年期间,全国各地以行政命令开展“焦炭冲天炉必须改为煤粉化铁炉”的运动。用煤粉炉化铁,铁液温度低于1 300℃,硫含量高达0.5%左右,铁液流动性极差。结果浪费之巨,触目惊心。无奈,不到1年只好废掉煤粉化铁炉,恢复了焦炭化铁的做法。
    其三,将引进的国外V法和消失模的先进、环保生产线进行简易化处理。散砂、粉尘不经机械运储和除尘通风系统,造成生产车间乌烟瘴气,严重地污染了现场环境。一些乡镇铸造企业只图投资少、成本低便盲目上马项目,结果吃了苦头才不得不“刹闸”。
    以上这些典型的错误,原因在于没有遵循起码的技术规律、设计规范及标准。下面,就我所了解到的当前天津地区的铸造业发展状况谈点看法。
    方面,说说天津铸造业的概况。天津是我国大工业城市之一,也是国内铸造业的发源地之一。解放前,这里就有些规模不算小的铸造业。当时多为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制碱、轻工、造纸和机修等工厂内部的铸造车间。还有众多生产民用五金铸件的“三条石手工作坊”。解放后,特别是在前5个“五年计划”后,制造业在全国已颇具规模,其中,铸造仍是制造业中为生产本企业所需铸件的车间。这期间,铸造设备多为苏联1940或1950年代的东西。生产方式,以手工造型为主。据1980年统计,天津铸造业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约为人年均10吨。改革开放后,一些老厂在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又一次进行了局部技术改造,引进些先进装备,但指导思想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老一套,即由上级拨点经费给工厂进行有限的技术改造。结果因不配套,生产率还是上不去。如原天津第三铸造厂,曾引进一台日本外热风式冲天炉。调试还算好,只因进口了一台炉子,没有配套的造型设备,结果使炉子无法正常运行。因长期闲置,后来只好卖掉。那时的产品也是多年一个模样,有点进步,但步伐极慢。生产工艺和设备也大多陈旧落后。有个时期,政府出面整合了一些铸造车间为专业铸造厂,但生产效率增长不明显。随着国家对天津发展进行了新的定位,近3年来,包括铸造业在内的天津经济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底,即到 “十一五”规划末,天津铸造厂点约450个,铸造生产线递增到70条。其中有世界第二、亚洲的无箱高压造型280迪砂线。各种铸造用辅料生产厂、铸造设备和测试仪器厂门类齐全。铸造企业中,外资及合资企业20多家;重点铸造企业及有特色的企业25家。2010年,铸件总产量约110万吨,其中,约30%出口。
    1990年代后5年,即走向市场经济后,有十几家台资铸造厂进入天津。因其与国际紧密接轨,即都是与世界各大知名公司合作。管理模式先进,市场化水平高,又多从世界各地引进装备,生产的优质铸件可达几千种。这些企业大多一年建成并投产,三五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然后再扩建新厂。以天津某台资公司为例,其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以下同),员工4 200多,技术和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该公司生产多国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排气管或增压器与排气管一体的产品。目前月产值近4亿,月利润约8千万。这是个在中国大陆与国际接轨相当的铸造企业。在2008年末世界经济危机到来使汽车大量减产的情况下,虽裁减约2 000生产工人,但未涉及技术和管理人员。
    第二方面,谈谈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浅看法。
    (1)回顾走过的路,成绩不小,教训也多。改革开放前段,搞的是资源出口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走向世界,积累资金再进行国内基础建设。把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这无疑正确。可问题是,缺乏自主创新,即很少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问世,这便很可怕。因为廉价出口大量资源及低附加值产品,势必恶化国内环境。加之分配不公,使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多数民众生活尽管得到一些改善,却为改革中的许多失误埋单。可见,“转变发展方式”、倡导社会公平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天津铸造企业类型分为独资、合资及民营。资本过10亿的仅几家,过亿的十几家。资本五六千万的约几十家,余下的200多家为二三千万。由于这些企业的产品多以出口为主,致使风电(天津风电业2010年需铸件7.2万吨)、工程机械(如柳工天津厂,年需铸钢件2万吨)等新进入天津的工厂,在本市就近购不到铸件。而汽车、航空、水力发电等所需铸件也要远到千里之外采购。显而易见,调整天津铸造业格局、转变发展方式,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人为本。落实“十二五”规划,需要有为数众多认真执行政策并具有一定科学技术、学术水平的人,并组成团队去完成。天津在人才引进、高等专业和职业教育方面有了些可行的政策和做法。值得关注的是,近年企业招工愈发困难。繁重体力和高温环境的生产工序更难招到员工。天津理工大学在2009年秋季曾举办建校三十周年庆祝活动。铸造专业本科从1983年起每年有2个班、100名毕业生,以后变化到每年有1个班的毕业生。到1997年暑期,共有16个班、约700名毕业生。据统计,迄今除约半数转行外,还有约300人在铸造业界工作。在天津一直从事铸造技术工作的毕业生,在专业岗位上都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据了解,收入高者,年薪可达人民币几十万;较低的,亦高于机械类其他专业。可见,劳、酬合理,才有吸引力。“十二五”规划开局后,铸造业任重而道远,而要做大、做强,铸造专业技术人才不可或缺。
    (3)使企业产品规模优势向技术附加值优势转变。天津的铸件品种,除少数企业的外,多数是为一些机械装备提供配套铸件。从量上看,数额大,但技术含量普遍较低。随着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铸件整体水平也必须跟得上用户要求。当然做好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储备也不可少。我国奇缺高端、高科技核心技术。对此,人家不卖给我们,仅卖产品。我国铸造业,宜积极采用成熟的高新技术,在差压铸造、数字造型造芯系统,快速铣削浇冒口、震动加锤击去除砂芯、振动时效-频谱谐波、智能测试仪等先进技术方面,加速技术或产品的国产化进程。
    要使企业真正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必须有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自有实验室。许多规模很大的铸造企业不设化学分析实验室,原材料不施行复检,这很可怕。有些企业仅有满足工序检测的仪器显然不够。如生产球墨铸铁用的球化剂,对有效镁的检测。球化剂供货方报告的成分是5.1%;权威检测部门报告的含镁量是5.7%;另一家权威检测单位的报告是5.65%;第三家分析结果,镁含量5.71%。原来,供应商取样分析时,避开了水喷淋的合金表层。而真正供给用户的球化剂是连带表层的合金饼,复检时,取的是有喷淋表层的合金饼。显然,上述分析均正确。那为什么比供货分析镁含量要高出0.5%呢。经了解,喷淋冷却水系地下水,属硬水,水中镁离子多,喷淋后镁盐残存于合金表面,含镁量自然就高。分析时,镁盐进入全镁,所以分析结果镁含量就高了。此例子表明,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化学实验室,更需有较高水平的分析工程师,才能破解类似的各种问题。
    (4)新型高品质铸件的生产要从技术创新上给力。以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着力于提高原创能力。只有创造出新产品,才能跻身于世界行列。
    (5)“十二五”规划大力倡导新一轮技术革命。所提出的“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及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是提升铸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显然,必须加快对铸造产品及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有效提升铸造企业的专业化和铸件商品化水平。其中,严格执行有关税收、环保、劳动、安全等法规,依据“铸造行业准入条件”,淘汰落后工艺及设备。
    (6)面对资源及环保严峻压力,实施有效措施。例如高品位铁资源缺乏,应大力发展高性能球铁、蠕铁和ADI铸件等,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抵消些资源成本。对无机粘结剂应深入研究、开发,进而产出无污染排放的新型粘结剂。对短时间不可避免的排放,要加大治理力度。旧砂应进行环保和循环再生。计算机管理在各工序,特别是铸造工艺、工装设计上要积极采用。物联网对铸件配送和零库存管理十分关键。
    (7)铸造业节能、持别是采用新能源,可充分挖掘潜力。当前,企业整体电网功率因数调到的技术水平业已成熟。企业只要有先期投入,后期收益则相当可观,这是节电措施中的有效方法。但不少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须靠节能法加以规范推行。应强调使用系列绿色原辅材料,努力提高铸件生产率,降低废品率。完善在线质量终检亦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铸件出品率,采用各类保温、发热冒口,液态金属过滤、净化技术以及短流程生产等,都是实践证明了的节能好方法。
    (8)大力解决铸造现场员工及其周边居民免受铸造生产污染伤害的问题。如1980年开始,河南新郑地区生产红硅石砖(这种冲天炉用耐火材料在阶段工作制冲天炉上值得推广使用,直到现在仍有工厂在使用)问题。该地实施的生产方式十分错误,即农民无序地采石并用人工制成砖。无序开采使农民工在恶劣的二氧化硅粉尘环境下操作,致使人群中大多数人患上矽肺病,后果十分可怕。有效治理铸造生产现场的环境污染,笃行绿色铸造,乃是当今铸造企业义不容辞社会责任。
    上述看法,实属一孔之见,恐有偏颇,权当抛砖引玉吧。真诚期盼业界朋友不吝指正。

陈允南简介:

     1939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4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铸造专业,并被分配到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从事造型材料及工艺和设备工作。
   1999年退休。退休后受聘于一些单位从事技术顾问工作至今。

    陈允南: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关于如何端正“科学发展”的思维,把握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方向,本人很想说些肺腑之言。忆往事,可谓思绪万千。其中,如何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目标,如何抓住问题的根本,加以逐步解决,终达到目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大问题。我们的确应汲取以往的教训,切不可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了。应当意识到,一个不能静下心来进行思考的民族,是极其危险的。而浮躁、肤浅,凡事渴望速成: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甚而以诚信为代价谋求短暂之利,为获利化,以致不惜一切手段,无异是饮鸩止渴。做事应以平静心态,从长计议为宜。切记,欲速则不达。如已往,没有抓住铸造焦质量这个根本点,靠大搞各式各样的冲天炉等方法,舍本求末。吃亏后,近年来又将铸造焦作为提高铁液质量的核心,才解决了问题。
    其实,凡设备、材料及其成形工艺都有局限性。世上从没有“全能”、可以“包打天下”的东西。应依各企业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扬长避短,终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通过降低废品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综合成本。多思考、多比较,不要让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在文革期间,有人竟然提出“用石灰石砂就是共产党,用硅砂就是国民党 ……”等口号,将生产技术问题简单地政治化。如此做法,让国家、民族,乃至个人付出的代价太高了。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要盲目跟风。凡事都有利弊,技术(如识别材料属性、各种工艺利弊及适用范围等等)与管理要相得益彰,目标是得到优质铸件,同时降低成本。应遵照客观规律办事,切忌一刀切。各厂均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包括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企业文化特色及管理模式等。要具体选择什么发展方向、生产工艺等,定要切切实实地全面考虑,从哲学角度全面分析具体问题。对于前人总结的规律,可以大胆怀疑,但更要细心求证。谨记“扬长避短,适可而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些中华民族的有益之言。
   目前,我国是铸造大国,但从技术和管理上提高的空间还很大。要做人均产值、铸件质量上的强国还任重而道远。一切尚需各位同仁不懈努力。而集思广益,相辅相成更显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必须讲究“以人为本”。发展如果背离了民众的根本利益,那种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啊!企业生产既要利润,还要不忘社会责任。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分处于社会链条的不同环节,彼此互相帮衬,各得其所,各获其利。一定切忌过河拆桥,这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目前,我国铸造造型材料中的天然资源(如天然硅砂)相对短缺,环境承载能力很低,所以应大力发展旧砂再生回用技术。眼下一些人对物质消耗缺少节制概念,似乎总不觉得满足。人们缺乏节俭的理念,十分可怕。我们总不能把子孙后代的东西都用光了吧。因此企业要加强节能、环保工作,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民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着力于提高原创性能力,培育自己的品牌,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及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显然,所有这些都是“十二五”规划中所大力提倡的。

田学雷简介:

    1963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铸造协会副理事长。
    主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从事液态金属结构及凝固过程的研究和模拟计算。研究液态金属的微观结构及其在凝固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建立凝固过程的宏微观模型,进行凝固过程的模拟计算和铸造工艺CAD研究。
    已建立了球铁的宏微观模型、等价冷速缩松预测模型、金属液-固结构相关性的纳米晶粒模型等。
    承担并完成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山东省科研课题和多项校企合作项目。取得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2项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60余篇。

    田学雷: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提出了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从中可以看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思想。建议中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其中提出了“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同时,建议中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管理创新的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由此可见,作为制造业基础的铸造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势必要肩负起“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重任。铸造行业要胜任这一历史使命,必须要依靠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便在提升设计手段,改进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为实现“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为铸造行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铸造方向的教学理应做出科学调整和创新,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适应现代技术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本人作为从事多年铸造方向教学工作的一名教师,积累了点儿经验, 亦有一些教训。现结合铸造方向工科研究生培养如何体现“十二五”规划核心思想,谈一些具体的事情及思考,与同行交流,恳请指正。
    方面,理论创新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乃是科研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
    铸造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实现理论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倘若脱离实际工程应用,只追求有“新意”的“理论创新”,便没有生命力,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而只在工程、工艺过程上进行些改进,只能说是一种革新或优化,对生产力能够起到推进作用,但“生命周期”不长。真正的创新应该能把工程应用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上进行研究和解决。例如,铸造中的模数和点模数,在铸造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所需铸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工艺设计周期也要求越来越短。人工难以计算复杂铸件的模数或点模数,即使现在的三维造型软件可用来计算复杂铸件的模数,在确定热节情况的具体操作过程也非常费时,而现有点模数更是难以在三维图形软件中应用。目前,铸件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已成功用于铸造生产实际,利用该技术能够分析和确定铸件热节的情况,但是这样做的效率又比较低。
    能够快速确定复杂铸件的热节情况,以便确定冒口位置,是铸造生产中的很实际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须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为此,将这一问题确定为研究生课题,使研究生在做课题时明确,理论创新的目的就是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目前,从事此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已将点模数概念与传热过程数值计算理论相结合,推导出一种全新快速分析、计算热节的算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整个过程包括对铸件三维几何图形的点划分、点模数计算和热节分析。根据铸件复杂程度不同,计算耗时不同,一般在10分钟内即可完成。这对于研究生针对工程实际问题利用多种理论知识开展理论研究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二方面,将注重自主品牌和产、学、研结合作为科研条件选择的原则。在以往的铸造工艺CAD软件的开发课题中,所选择的三维图形软件都是国外的商用软件。利用其二次开发功能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成果推广不是高校教师的特长,使得成果难以在实际中得到有效应用。再者,国外软件的升级,往往会使以前开发的CAD软件不能使用,这更加阻碍了所开发的铸造工艺CAD软件的实际应用。因此,在选择科研条件时,一定要注重自主品牌的选择和进行实质性的产、学、研结合。
    目前,我们在铸造工艺CAD软件开发过程中,选择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INOVATION三维图形软件作为铸造工艺CAD软件的运行平台。并且与软件公司合作,分工明确,共同开发。由我们的研究生负责铸造工艺CAD模块的开发,由软件公司负责开发接口、升级处理和推广。同时还与铸造模具公司合作,由铸造模具公司提出在实际工艺设计中的一些技术要求。由此,我们形成了由学校—软件公司—铸造模具公司组成的铸造工艺CAD软件研发的联合体。所研发的CAD软件的调试在铸造模具公司进行,能够将调试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然后通过软件公司与铸造生产企业建立联系,及时将实际使用中的问题反馈。再由学校和软件公司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即确定三维图形软件是否增加新功能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正是因为选择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图形软件和采用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使理论创新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即解决实际应用中的迫切待解问题。
例如,铸造企业提出了铸造工艺设计中要方便于铸件布局和浇注系统分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遵守铸造工艺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在图形学上研发一些新的算法才能解决。这些新的算法属于图形学上的创新,这个创新具有非常明确的工程应用目的。而要实现这种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图形软件,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将这些图形学上创新性的算法通过对三维图形软件的源代码进行编程来实现。
    以铸造工艺CAD为课题的研究生在铸造工艺CAD软件研发过程中,负责铸造工艺CAD模块的开发,其主要的开发工作在软件公司完成。这样,研究生就能直接参与软件开发方案制定过程的讨论和后续反馈问题解决方案的讨论。使研究生不但能了解创新的目的,而且能启发创新思路。这些做法既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兴趣,又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方面,以多学科交叉促进理论创新。铸造已有几千年历史,时至今日,已从经验式生产发展到了有理论可依的现代生产。但是,由于铸造生产过程的庞大及复杂性,单凭现有铸造理论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生产要求。须将铸造理论与其他学科的理论进行交叉,以形成交叉学科的理论创新,进而满足现代铸造生产的需要。如前面所说的铸件热节快速分析计算方法,就是点模数的概念与传热学、数值分析、图形学相交叉产生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
    在目前现代铸造生产的背景下,铸造理论还不能完全满足铸造生产的要求。一定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多学科交叉创新意识,利用多学科交叉创新提升铸造生产技术。
    铸造方向属于工科,在对铸造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课题的确定须有明确的工程应用目的。研究课题的创新要上升到理论层面,且以解决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为目标。同时还要注重课题的研究环境、条件和多学科交叉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此才能保证理论创新成果的实现。总之,要使“十二五”规划在铸造业界,尤其是在铸造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得以实现,唯有在具体工作中,时时、处处体现科学发展的要义,方能奏效。

后记(记者访后杂感)
    以上四位业界朋友,应本刊之邀,以其从事的具体工作和亲身的经历为背景,各自畅谈了对“科学发展”的独特感想,堪称宝贵。而“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要义,就是倡导“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囿于诸多大家熟知的原因,我们在许多方面做了不少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交了不菲的学费。改革开放之后,尽管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发展成就,可也走了不少弯路,累积了大量不可小觑的深层次社会矛盾。正是基于这种深刻认识,“十二五”规划才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所谓“科学发展”,要紧的是弄明白什么是“科学”。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凡揭示事物本来面目、能指明正确行动方向的人类认知与实践,就是科学。科学乃是全人类,特别是先觉、先驱者们披荆斩棘创造的宝贵财富。获取阐释真理的科学成果真不知凝聚了多少汗水甚至以鲜血和生命作为代价。如哥白尼因否定“地心说”、揭示“日心说”科学真理而招致教廷迫害。可见,接近“科学”谈何轻松!倘能发现科学,捍卫科学并实践科学该是何等值得称道。无论对个人、对社会,科学均不遗传,更不会自动送上门来。要知晓和掌握科学,需要的是刻苦研求、倾心理解,要紧的是能真格地去实践,这尤其需要足够的勇气与坚毅。显而易见,科学令人仰慕的道理就在于科学真理的获之不易啊!
    21世纪是以信息化飞速发展为代表的科学高度腾飞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因而需要靠科学来把握。改革开放顺应民意,举措科学,中国空前大发展。中国铸造业也同样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铸件生产快速增长。从2000年铸件生产首次超过美国后,一直位于世界前茅。2010年,尽管世界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国铸件产量依然增长。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铸件制造大国。与此同时,我国铸造业也存在不少因违反科学而形成的棘手问题。其中为严重的,如众所知,铸件产量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太多的能源消耗与资源消耗、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使用国内廉价劳动力为深重代价换来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等违反科学的事情做得越多,岂不是祸患越大!再有,就是铸件的产品质量和诚信问题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其一是在提供给用户的批量制品与签约时提供的样品质量间差距大;其二是难于按合同约定保障交货期。所有这些无疑使双方利益都蒙受损失,中国铸造业的信誉亦大打折扣。
    笃行“科学发展”,对于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与社会进步成果,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明确与筹谋深化改革的大方向,特别是求解我国社会当前面临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应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具体到我国铸造业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如何提升铸件的产品质量和技术附加值,以及怎样落实节能减排等重大现实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完美的东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缺点,任何制度都有缺陷,任何体系都有漏洞。“十二五”规划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然是认识到了以往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弊病,否则就不要提“转变”了。就铸造业而言,大家有目共睹的不科学的东西不可低估,中国铸造业实施科学发展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然而,只要全行业携手,唯“科学发展”之马首是瞻,我们的可作为之天地必然广阔。历史的发展有其不可抗拒的科学规律,任何违背其规律的行为必然受到历史的嘲笑。正所谓——科学发展,历史大潮。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文/ 田世江;图/ 被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