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杂志

  202405期

有色合金铸钢•铸铁造型材料检测技术工艺技术标准化
期刊基本信息

邮发代号:8-40

主编:曲学良

副主编:刘冬梅

广告发行:王巧智

电话: 024-25611775

编辑部:

024-25852311-205   25847830

journal@foundryworld.com

地址: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邮编:110022

  • 有色合金
    Mn/Fe 比对Al-Mg-Si 合金组织 和性能的影响
    刘雅婷1,李元东1,2,刘文憬1,王梓臣1,罗晓梅1,毕广利1,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热处理对压铸Mg-Zn-Al-Mn 合金组织 及性能的影响
    孙金钊1,夏 鹏2,李润霞2,张留艳1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等温处理对Mg-7Zn-xLa 镁合金半固态 组织的影响
    张展裕1,邱媛媛1,王伟军1,党瑞东1,刘向东1,黄晓锋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Sc 和Si 相互作用对铸造Al-Si-Sc 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周荣虎,周鹏飞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一种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显微组织 与力学性能研究
    焦明木1,宋健民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Al-Mn-Sc 合金的选区激光熔化工艺优化 及室温与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熊孝经1,吴晓鹏1,2,张 唯3,汤华平1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镍基单晶叶片H2SO4-FeCl3 化铣剂 及其化铣工艺研究
    费则元1,张明俊2,赵国旗3,谢宏伟4,江 森4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ZL114A 铝合金预置石膏型芯熔模 精铸工艺探索
    高沛莹1,王狂飞1,刘 阳2,杨林杰1,孙尚松2,李 伟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铸钢•铸铁
    直写3D 打印TiC 网络陶瓷/ 高铬铸铁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石永亮1,刘 浩1,陈存广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铌对渣浆泵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影响
    韩 跃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混合稀土La、Ce 对铸造高锰钢 组织及夹杂物变性的影响
    石 帅1,2,赵燕青1,2,高云哲1,2,王娇娇1,2,武晓龙1,2, 弓俊杰1,2,赵林林1,2,郭瑞华1,2,赵 楠1,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造型材料
    自硬- 微波加热复合硬化硅酸盐 粘结剂砂性能研究
    王才加尚1,殷亚军1,章顺亮1,彭 昕1,万 鹏2,计效园1,李远才1,周建新1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石英玻璃粉含量对氧化镁基陶瓷型芯 性能的影响
    贺康兴1,姜卫国2,毛萍莉1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检测技术
    湿型粘土砂多参数集成检测方法与 便携式检测装置开发
    梁 仓,马旭梁,李大勇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厚壁工件无损 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章文显1,桑劲鹏2,胡珈源1,高 立1,陆春宇1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工艺技术
    轨道交通用机车齿轮箱体铸造工艺研究
    肖恭林1,穆彦青2,杨 帅2,徐小辉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低压铸造铝合金电机端盖的研制
    吴忠斌1,夏小江1,胡鸿斌1,尚 方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20 t 电炉炉衬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
    潘 密1,代德利1,杨 华1,周惦武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非道路柴油机缸筒芯的快速改型工艺
    许海铎1,2,薛文璞2,王世杰1,2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火力发电厂蒸汽管道ZG15Cr1Mo1V 铸造水压堵阀裂纹缺陷成因分析
    夏霁雯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标准化
    《奥氏体锰钢铸件》国际标准解读
    徐维玲1,徐世岐2,王仲勋1,秦广华3,崔兰芳4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 有色合金
    Mn/Fe 比对Al-Mg-Si 合金组织 和性能的影响
    刘雅婷1,李元东1,2,刘文憬1,王梓臣1,罗晓梅1,毕广利1,2
    以Al-Mg-S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型铸造研究Mn/Fe比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Si铸态合金组织中枝晶间存在α-Al基体和大量析出相,主要以Mg2Si相为主,还存在少量的共晶Si相、AlFeSi相和Al(FeMn)Si相。随Mn/Fe比的增大,合金中的晶粒逐渐变得细小圆整,且由树枝晶向等轴晶发生转变。Mn可以促进铝合金中针状的β-AlFeSi相向骨骼状、颗粒状或块状的α-Al(FeMn)Si相的转变。当Mn/Fe比为0.5时,合金的热导率达到值181.08 W·m-1·K-1。当Mn/Fe比为1.0时,合金的晶粒尺寸最小且具有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相较于Mn/Fe为0.2时分别提升17.45%、49.57%和27.48%,达到167.35 MPa、17.23%、HV 62.86。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热处理对压铸Mg-Zn-Al-Mn 合金组织 及性能的影响
    孙金钊1,夏 鹏2,李润霞2,张留艳1
    采用压铸成形工艺制备Mg-Zn-Al-Mn合金,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压铸Mg-Zn-Al-Mn合金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铸态合金采用直接时效处理时,在190 ℃下直接时效5 h,合金强度达到峰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36 MPa,149 MPa和7.3%。经过固溶处理后,过饱和固溶度提升,大部分第二相颗粒在固溶过程中溶解进镁基体中,即有更大的第二相脱溶析出驱动力。335 ℃×4 h+190 ℃×5 h时合金力学性能达到,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43 MPa,167 MPa和5.1%。浸泡试验表明,经过T6处理后的合金具有最好的耐浸泡腐蚀性能,电化学试验结果显示,T6处理合金具有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和的高频阻抗弧半径,表明其具有的耐腐蚀性能。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等温处理对Mg-7Zn-xLa 镁合金半固态 组织的影响
    张展裕1,邱媛媛1,王伟军1,党瑞东1,刘向东1,黄晓锋2
    采用等温热处理法制备Mg-7Zn-xLa(x=0,0.1,0.3,0.5,wt.%)合金的半固态坯料。探索La元素及其含量对Mg-7Zn-xLa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分析La元素对固相颗粒粗化常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等温热处理工艺下,随La元素含量的增加,固相颗粒的平均尺寸和形状因子先减小后增加。当合金中La元素含量为0.3 wt.%时,对半固态组织的优化效果。同时,添加La元素可以有效降低固相颗粒的粗化常数值,抑制固相颗粒的粗化。此外,通过分析二次凝固组织发现:随初生固相颗粒的部分熔化,液相中的Mg含量增加,导致次生α2-Mg的数量和晶粒尺寸均明显增加。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Sc 和Si 相互作用对铸造Al-Si-Sc 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周荣虎,周鹏飞
    通常在铸造Al-Si合金加入Sc来改善合金的性能,但是Si和Sc的相互作用对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研究了不同含量的Si和Sc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c通过原位形成初生Al3Sc作为α-Al异质形核质点从而细化α-Al晶粒;在凝固过程中,共晶反应生成了网格状AlSi2Sc2相,包晶反应形成了块状AlSi2Sc2相;两种AlSi2Sc2相都会消耗合金中Sc原子,从而降低了Al3Sc的细化效果;Sc还变质共晶Si为更有序的纤维/片状结构,适当的Si与Sc的比可以避免AlSi2Sc2的形成;Al-6Si中Sc含量从0.3%增加至1%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上升,但由于AlSi2Sc2相的存在,其伸长率下降;当Sc含量为1%、Si含量从6%降至3%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上升2%、12%和21%,主要是凝固过程中析出了Al3Sc而非AlSi2Sc2相。最后,还讨论了Si-Sc交互作用对组织演变的机制。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一种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显微组织 与力学性能研究
    焦明木1,宋健民2
    研究了一种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在25~980 ℃温度范围内的拉伸性能和断裂行为。采用SEM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合金表现出明显的反常现象,屈服与中温脆性行为。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合金抗拉和屈服强度先缓慢降低再升高,达到峰值后又快速降低。其中,合金的抗拉强度在700 ℃达到峰值,屈服强度在800 ℃达到峰值,而合金的伸长率先缓慢降低再快速升高后趋于平缓,其中,700 ℃时伸长率。合金的这种拉伸行为与显微组织有关,如MC碳化物、γ′相和γ/γ′共晶组织等。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Al-Mn-Sc 合金的选区激光熔化工艺优化 及室温与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熊孝经1,吴晓鹏1,2,张 唯3,汤华平1
    通过探究能量密度对Al-4.5Mn-1.5Mg-0.6Sc-0.2Zr(wt.%)合金致密度的影响,优化其成形工艺,并进一步分析该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组织变化及其室温与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能量密度增大,合金致密度先增后减。当能量密度为77.6 J/mm3时,即激光功率275 W、描速率985 mm/s、扫描间距0.12 mm、层厚0.03 mm,可获得致密的、缺陷少的合金材料。沉积态合金显微组织由等轴晶和柱状晶组成,周围分布着细小富Mn相;300 ℃/5 h时效后,晶内析出大量纳米Al3(Sc,Zr)相。同时,时效后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室温与高温力学性能其室温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是500 MPa、536 MPa和12.3%,高温(250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24 MPa、299 MPa和11.5%。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镍基单晶叶片H2SO4-FeCl3 化铣剂 及其化铣工艺研究
    费则元1,张明俊2,赵国旗3,谢宏伟4,江 森4
    本文研究了H2SO4-FeCl3化铣剂的配制及其化铣DD5单晶高温合金的能力,采用失重速率和OM、SEM、EDS和AFM表征手段分析化铣剂的化铣效果及能力。研究表明,H2SO4-FeCl3化铣剂合适的配制为:H2SO4浓度4.8 mol·L-1,FeCl3浓度0.16 mol·L-1,两者体积比为4∶1。该化铣剂对DD5单晶铸造合金中Ni和Al元素有较强的腐蚀能力,化铣速率快,对Mo、W、Ta和Re元素腐蚀能力较弱,化铣速度较慢;在室温下,化铣较为均匀,表层形成了富含Cr和Co的耐腐蚀氧化物,Cr和Co的腐蚀能力较弱;70 ℃高温下化铣剂对Cr和Co元素有较强的腐蚀能力,化铣速率明显提高。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ZL114A 铝合金预置石膏型芯熔模 精铸工艺探索
    高沛莹1,王狂飞1,刘 阳2,杨林杰1,孙尚松2,李 伟2
    铝合金石膏型带有管状回路的精铸件,制蜡模时因抽芯困难常采用预置可溶型芯方法予以解决,但精铸件很容易出现铸瘤、回路堵塞等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改进,采用预置石膏型芯,并比较了两种方案浇注效果,结果表明预置石膏型芯确实可行。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铸钢•铸铁
    直写3D 打印TiC 网络陶瓷/ 高铬铸铁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石永亮1,刘 浩1,陈存广2
    采用浆料直写3D打印技术制备了TiC网络陶瓷,并结合无压浸渗制备了TiC网络陶瓷/高铬铸铁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TiC网络陶瓷预制体与浸渗后的组织进行了观察,采用EDS对界面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TiC线条与高铬铸铁线条在空间上形成了三维互穿网络结构,实现了空间韧化的效果,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随着复合材料中TiC线条体积分数的增加,硬度随之增加,抗压强度与耐磨性都表现为先增后减,在TiC体积分数50%时达到值。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铌对渣浆泵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影响
    韩 跃
    采用对比试验,分析讨论了铌对一种渣浆泵用高铬铸铁性能的影响。分别测量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度和耐磨性,并对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铌对高铬铸铁碳化物形态有明显的改变,这种改变提高了力学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材料耐磨性。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混合稀土La、Ce 对铸造高锰钢 组织及夹杂物变性的影响
    石 帅1,2,赵燕青1,2,高云哲1,2,王娇娇1,2,武晓龙1,2, 弓俊杰1,2,赵林林1,2,郭瑞华1,2,赵 楠1,2
    采用微量稀土La-Ce微合金化对高锰铸钢进行变质处理,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冲击试验机、显微硬度计等检测手段,研究了La-Ce混合稀土对铸造高锰钢显微组织、夹杂物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的稀土La-Ce使高锰钢铸态组织柱状晶区缩短,等轴晶区扩大,二次枝晶间距减小,晶界碳化物细化;同时钢中夹杂物变性,由原来多边形的TiN、Al2O3与MnS复合夹杂转变为椭球状或球状的含稀土复合夹杂。稀土La-Ce改善了铸态高锰钢的冲击韧性及显微硬度,在0 ℃、-20 ℃、-40 ℃试验温度下横向冲击功分别提升32.3%、67.5%,170.0%,低温韧性提升更加显著;显微硬度HV10由221提升至238。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造型材料
    自硬- 微波加热复合硬化硅酸盐 粘结剂砂性能研究
    王才加尚1,殷亚军1,章顺亮1,彭 昕1,万 鹏2,计效园1,李远才1,周建新1
    针对自硬硅酸盐粘结剂砂用于铸铁件时存在硬化速度慢、对环境湿度敏感、砂型(芯)强度低、溃散性差四个问题,本文选择一种新型硅酸盐粘结剂,以陶瓷砂为原砂,在采用固化剂自硬的基础上,还通过微波加热以及添加粉末促硬剂,进行了复合硬化工艺的研究。首先,研究了微波加热工艺参数对型砂试样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微波加热工艺:加热功率为900 W、加热时间为180 s;而后,选用了三种粉末促硬剂进行优化,得到的粉末添加剂优化方案为粘结剂2.2%、微硅粉0.2%、氧化铝0.2%、石英粉0.06%。结果表明,该组优化方案相比较不加入粉末添加剂,使砂型(芯)1 h强度提高至1.86 MPa,24 h强度提高至2.17 MPa,98%RH吸湿强度提高至1.45 MPa,800 ℃残留强度降低至0.75 MPa,其常温强度值和残留强度值分别达到和接近自硬树脂砂的水平。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石英玻璃粉含量对氧化镁基陶瓷型芯 性能的影响
    贺康兴1,姜卫国2,毛萍莉1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等手段研究了矿化剂(石英玻璃粉)含量对氧化镁基陶瓷型芯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烧结收缩率、显孔隙率、线热膨胀系数、室温抗弯强度、高温抗弯强度及型芯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英玻璃粉含量提高,硅酸镁含量增加,陶瓷基体颗粒细化,由连通大孔隙向封闭小孔隙转变,颗粒间结合松散,脱除性能及抗弯强度大幅下降;添加30%SiO2得到的氧化镁基陶瓷型芯综合性能,其中烧结收缩率为2.8%,显孔隙率为32.9%,室温抗弯强度为15.1 MPa,采用体积浓度40%的CH3COOH水溶液浸泡120 h后型芯的浸出率为61.9%。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检测技术
    湿型粘土砂多参数集成检测方法与 便携式检测装置开发
    梁 仓,马旭梁,李大勇
    型砂质量是影响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型砂性能参数便携式检测装置尤其是多参数便携检测装置对于铸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制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测试与控制的,可实现湿型粘土砂紧实率、含水量、透气性和湿压强度生产现场同步检测的便携检测装置。文中介绍了仪器工作原理、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和实测结果。便携式检测装置与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对比的相对误差为紧实率0.60%、含水量2.12%、透气性1.87%、湿压强度1.61%,检测时间小于2 min,证明便携式检测装置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和工作稳定性。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厚壁工件无损 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章文显1,桑劲鹏2,胡珈源1,高 立1,陆春宇1
    探讨了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厚壁工件的孔洞类缺陷检测方法,分别进行了常规超声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γ射线照相检测和高能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试验。对于壁厚范围60~135 mm的区域,超声检测体现了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可以检出Φ0.9 mm反射当量的单个缺陷以及区域性缺陷。Co60、Ir192以及9MeV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的检测效果较差,难以发现厚壁工件中细小的缺陷;450 kV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设备可以检出薄层结构的疏松。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工艺技术
    轨道交通用机车齿轮箱体铸造工艺研究
    肖恭林1,穆彦青2,杨 帅2,徐小辉2
    本文针对轨道交通用机车齿轮箱体技术要求及工艺难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CAE软件优化了造型和熔炼工艺,经箱体材料及实物试验,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大平面机车齿轮箱体的铸造工艺。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低压铸造铝合金电机端盖的研制
    吴忠斌1,夏小江1,胡鸿斌1,尚 方2
    研究双层铝合金端盖的成形工艺,从铸件多薄筋、针孔度要求高、易缩松等质量难点出发,介绍铸件低压铸造浇注系统设计思路、层流压力曲线的设计方法及惰性气体除气法针孔缺陷的控制原理和方法,并通过铸造模拟软件仿真分析工艺的合理性。基于装配过盈量大,介绍温差法装配参数的设计方法,按照预设参数生产试制,并通过渗透探伤、射线探伤、针孔度检测、本体解剖等充分验证,满足产品技术要求。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20 t 电炉炉衬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
    潘 密1,代德利1,杨 华1,周惦武2
    分析了20 t酸性炉衬的材料粒度配比、硼酸、水分、作业班次、打结方式、烧结、冷启熔等工艺,了解其作用机理。指出酸性炉衬使用寿命需要关注的因素,并给出了提高20 t中频炉酸性炉衬使用寿命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非道路柴油机缸筒芯的快速改型工艺
    许海铎1,2,薛文璞2,王世杰1,2
    在柴油机缸体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往往使用模具造型(芯)、无模数字化精密成形技术切削成形、喷墨3D打印成形等方法先制造砂型,再将金属液浇注入砂型中形成铸件,但是上述制备砂型的方法有的造型周期长、有的砂型制造成本高。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快速改型方法,将原有砂型改造成为可以再次用于缸体新产品生产的新砂型,使缸体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砂型制造成本降低39.2%,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火力发电厂蒸汽管道ZG15Cr1Mo1V 铸造水压堵阀裂纹缺陷成因分析
    夏霁雯
    铸造水压堵阀裂纹缺陷已是火电金属监督检验典型问题之一,为探究裂纹缺陷成因,指导现场检验和缺陷处理,本文以ZG15Cr1Mo1V主汽和再热热段堵阀大规模裂纹缺陷为研究对象,从材料特性、水压堵阀结构特征、制造工艺、服役特点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堵阀制造阶段已存在微小原始缺陷,运行服役后扩展形成裂纹缺陷;材料特性和制造工艺决定其存在原始缺陷的倾向较大;分型铸造方式导致阀体两侧缺陷差异明显;水压试验时堵阀仅前侧受力的状况造成阀体前后侧裂纹缺陷差异;相贯线过渡区域、口环连接区域易形成缩松、微裂纹等缺陷,且过渡区域多为应力集中区,导致裂纹缺陷易在此富集与扩展;制造热处理和运行服役阶段温度、压力的作用,促使裂纹缺陷的生成与扩展。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
    标准化
    《奥氏体锰钢铸件》国际标准解读
    徐维玲1,徐世岐2,王仲勋1,秦广华3,崔兰芳4
    介绍了ISO 13521“Austenitic manganese steel castings”标准的发展过程和ISO 13521:2023的主要内容、标准特点和应用。介绍了热处理、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对奥氏体锰钢材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ISO 13521:2023和GB/T 5680—2023《奥氏体锰钢铸件》的牌号对照,便于标准使用者充分理解本标准,更好地指导我国该领域技术进步,促进我国奥氏体锰钢产业发展。
    [摘要] [HTML 0KB] [PDF全文]